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90章 第 90 章

關燈
第90章 第 90 章

“是朕吧, 是朕吧!”劉徹雙眼放光,激動得面色緋紅。之前總聽得神仙把漢武帝劉徹與各種皇帝比較,他就迫不及待想知道後人如何評述自己。他等得花都謝了才等到大漢。

“陛下, 古往今來, 有誰能是漢朝皇帝與您同名同姓呢。”

“ 神仙讚許大漢如此,陛下您在神仙心中絕對是千古一帝呀!”

“開國皇帝正是陛下先祖, 一定是陛下!”

劉徹聽著侍從的恭維非常受用, 如果他有尾巴, 想必此時此刻能翹到天上去。

他一直想向匈奴出兵,可朝堂之上異議紛起, 就連祖母竇太後也不同意。高|祖都沒有做到的事, 祖先只能隱忍和親,難道要世世代代仰人鼻息嗎?

他想鏟除匈奴, 想揚大漢國威,可他不知道能不能成功。他們都在擔心,萬一失敗了, 大漢將徹底傾覆。

【之前說道過,劉徹與朱祁鎮很像的人:都有幾代先人積攢的家底, 都有攘平宇內的恢宏理想,都是在寵愛中成長。可以說, 劉徹就是這類有雄厚家底帝王的天花板。】

【劉徹是幸運的秦始皇, 是頭腦清醒的朱祁鎮。】

天幕上出現了劉徹的生平簡介。

嬴政看向天幕, “解決郡國並行制, 實現中央集權;解決匈奴問題, 控制西北、東北廣袤土地, 揚華夏雄風;使用外儒內法的治國思想,強化漢人認同感;晚年及時改變激進的治國方針, 懸崖勒馬,瀕臨崩潰的國家平穩著陸。”

他越看越心驚,這些都是自己想做卻做不到,百思不得其解的事!除了匈奴問題,其餘都是大秦病癥所在!

“這究竟是怎樣的能人。”嬴政對劉徹充滿的好奇,同時他意識到接下來天音所言對大秦有大用處!

“二世而亡嗎,”嬴政回憶起秦朝的結局,“那就看看天命在誰吧!”

——

“謔,好小子,可以啊!”劉邦越看越喜,瞅向面無表情的妻子,高聲道:“打垮了匈奴,解決了異姓王!”他到死都在惦記的事,後人真的做到了!

呂雉低聲輕嘆,她也無法保證自己的後代能如此優秀,“傳薄姬母子入未央宮。”

面對松了一口氣的劉邦,呂雉沈聲道:“既然天命不在盈兒,那便順勢而為,早做打算。”

在漢朝江山和個人榮辱之間,呂雉還是選擇了前者。

比起天下,身後名又算得了什麽。更何況,選擇最好的繼承人,也能保住呂氏。

在歷朝歷代帝王談話間,天幕展現了兩幅西漢疆域圖。一幅是劉邦建漢時的疆域圖,另一幅則是漢武帝時代的。

【在華夏大一統的歲月裏,北部邊患一直是困擾中原王朝的結癥。農耕文明下的農民只想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,春耕秋收,日出而作日入而息。草原文明下的游牧民族卻截然不同。他們逐水草而居,氣候嚴峻則南下劫掠,單一地域環境的產物無法維持日常所需,卻盛產良馬。冷兵器時代,溫良的中原農民當然難以應對來自草原的鐵騎。】

【從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便開始修築長城抵禦匈奴,秦始皇統一華夏後,命蒙恬北築長城守衛疆土,“卻匈奴七百餘裏,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。”此時中原面對匈奴處於上風。】

【攻守易型是在秦末中原大亂之時。內部動亂,外患趁機而入。等到劉邦建國後才後知後覺,匈奴已經發展壯大,漢朝無法在短時間與之抗衡——未來能否抗衡也不知道。】

【公元前201年,也就是劉邦建漢第二年,駐紮在馬邑的韓信投降匈奴。在這位熟悉漢朝軍事地理情況的帶路黨引領下,匈奴長驅直入,一路打到了太原。太原距離長安不過兩百多公裏。當時的情形萬分危急。】

天幕隨即展現了當時匈奴南侵的路線圖。

“果然是太原郡。”嬴政對帝國的行政區劃了如指掌,更何況是太原郡。

這是他平定的第一個地方。

秦王政元年,晉陽叛秦,蒙驁平定叛亂,覆置太原郡。

扶蘇盯著地圖思索,“往返不過兩天。太近了,無異於土木堡之變,敵軍依然兵臨城下。”

“簡直就是火燒眉毛!”劉邦在殿內踱步,完全不見剛才的怡然自得。

不久前他才從白登之危中脫身,如今又得身臨其境,簡直折磨!

【劉邦親自率兵在太原城下擊潰韓信主力,韓信逃亡匈奴;接著漢軍主力在晉陽大敗匈奴。接連的勝利讓劉邦飄了。】

【他自信地認為自己可以一舉擊潰匈奴,從此換得北境安定。】

【很遺憾,劉邦失敗了,在白登山被匈奴團團圍住,之前收覆的地區再次反叛,為了脫身劉邦采取和親求好來緩解危機。】

【“前妾一身安社稷,不知何處用將軍”,對於漢朝人而言和親無疑是屈辱至極的。在他們看來,匈奴是不開化的蠻夷,好比現代人跟大猩猩打仗輸了,然後把女子嫁給大猩猩以求茍且偷生。匈奴也不是真的喜歡中原女子,他們喜歡的是這些可憐女子的嫁妝。為了安撫匈奴,每次前去和親的公主都會攜帶大量金銀珠寶,糧食布匹,來滿足匈奴的日常所需。】

【華夏史上有兩個和親最多的王朝,漢、唐。但是這兩個王朝的和親有本質區別。】

【漢朝和親是無奈之舉,是緩兵之計。漢朝深受春秋夷夏之別思想的影響。左傳有“非我族類,其心必異”的記載;管仲直接提出“夷狄豺狼,不可厭也;諸夏親昵,不可棄也”的論斷。漢武帝時代大多人認為“蠻夷者,天下之足,何也?下也!”在這些思想影響下的漢朝人自然認為和親是權宜之計,是被逼無奈,無比恥辱。】

【唐朝和親是大唐天子對蠻夷首領的賞賜,是唐朝信任對方的表現。李淵、李世民、李治的母族都出自鮮卑族,朝堂上大量少數民族官員,在開放的唐朝,夷夏之別逐漸縮小。

唐朝不築長城,因為大唐認為自己疆域無邊,將士勇猛,海納百川,何須長城抵禦外敵。所以唐人把和親作為表達友好的手段。唐朝立國289年,和親高達29次。

外族首領更以迎娶唐朝公主為榮,他們向唐朝討娶公主的記載屢見不鮮,甚至會因為沒有娶到唐家公主破大防。比如突厥因為求取不成,破口大罵“吐蕃狗種,唐國與之為婚;奚及契丹,舊是突厥之奴,亦尚唐家公主;突厥前後請結和親,獨不蒙許,何也?使我羞見諸蕃!”

甚至有附屬國還沒有求取唐朝公主的資格,比如渤海國,其王朝唐一百多次,有時候一年來四五次,各方面學習唐朝,都快成唐朝低配版了,中其二百年都沒能與唐朝和親。】

“渤海確實聽話,不過遠在東北,距長安兩千裏,苦寒無比,宗室女再如何也是天家血脈,朕當然舍不得。”李隆基忽然覺得不對,自己冊封的是渤海郡王,誰給他升成渤海王了?

他真的很想反駁天音,渤海一年幾次三番來朝覲,帶些土特產,自己作為□□皇帝為了表示大國氣度,還得回賜大量奇珍異寶,換誰都想經常來。“渤海穩賺不賠的好嗎!”

【當然,在這場政治較量中,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都有利可圖,唯一不幸的只有那些可憐的女子。她們被作為商品送了出去,在異地他鄉孤苦度日,時而還要違背自幼尊崇的倫理——父死嫁子。】

【史書不會記載她們無可奈何的命運,後世僅用“為民族交往做出了巨大貢獻”來概述她們的一生。】

【可惜她們從來就沒有選擇的權利。】

劉邦沒想到神仙會為那些女子說話。匈奴就是懸在漢朝皇帝頭上的一把刀,稍不註意就會落下來!

“家國大義,神仙自有定論,陛下無需多慮。”呂雉安撫道:“如果不這樣做,匈奴問題會更嚴峻,邊境的漢民永無寧日;中原百姓將一直生活在匈奴的威脅下。”

這些女子確實可憐,但不能讓事態擴大。

“都是君王無能!”劉徹向來對和親一事憤恨不已。

年幼之際,他也好奇嫁給匈奴的女子是什麽樣,便偷偷去看過。他看到那些女子穿著火紅的嫁衣,帶著明亮的步搖鳳冠,可她們一張臉面如死灰,在宮人的攙扶下淌眼抹淚走進馬車。

和親的依仗那麽豪華,公主帶走了無數金銀珠玉,綢緞糧食。

喜慶的鑼鼓聲響徹永巷,他卻至今沒有忘記從馬車裏傳來的抽泣聲。

【漢武帝之前的和親公主在匈奴沒什麽地位,一旦雙方開戰,和親公主就是祭旗的存在。但是漢武帝將匈奴徹底打趴,這些女子也能過上相對安穩的生活。】

【和親根本無法真正解決邊患。】

【匈奴是游牧民族,逐水草而居。夏季草原水草豐茂,滿足了他們的需求。等到寒冬臘月,漠北冰雪覆蓋,寸草不生,匈奴便向相對富饒的漢朝索要生活物資。】

【他們的軍隊在邊疆燒殺搶掠,他們的使臣在長安羞辱漢朝君臣。漢文帝時期尤甚。】

【老上單於繼位後,文帝主動請求和親,獻上公主財物;六月匈奴殺掠漢人,搶奪財物,文帝主動遣使請求與其和親。漢文帝及其子景帝創造了華夏大一統歷史上第一個治世:文景之治,這樣的有為之君尚且忍辱負重!】

天幕適時播放視頻。

“你死了男人,我死了老婆,不如互通有無,咱倆湊一塊過得了!”

呂雉看著匈奴單於的信幾乎氣得吐血。

她是漢朝的太後,代表了漢朝的臉面,蠻夷此言不僅是羞|辱自己,更是羞|辱大漢!

無奈敵強我弱。

呂雉咬牙切齒給單於回信:“我已經年老色衰,連路都不能行走,無力服侍單於。但我為單於準備了美人佳釀。”

——

“狗東西,我要宰了他!”劉邦看到身後事氣得跳腳。他不曾想自己死後,妻子家國還要被這樣侮|辱。

“此時的情形並沒比後世好多少。”呂雉冷靜地提醒丈夫。

【更為嚴峻的問題是,匈奴控制北方草原,“控弦之士三十餘萬”,同時在東北吞並了東胡、樓煩,在西北控制了樓蘭、烏孫等二十六個國家!匈奴對漢朝是從北、東北、西北的包圍形勢!】

【漢朝與匈奴已然成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局面。】

【直到漢武帝的出現,漢朝被動挨打的困境才得到真正解決。漢武帝也從根源上破除了匈奴的威脅。】

【破局點在這裏——】

天幕上一個地點被標紅,閃爍的圖標提醒觀看的眾人——這個地區相當重要。

【以陰山山脈為中心的地理區域,從大範圍上來說就是河套地區。】

“完了。”趙匡胤再次預感不妙。

同一時空的朱元璋、朱棣憤憤不平,“我感謝你趙家八輩祖宗!”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